志愿者的“颜值担当”不好当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8日11小时19分59秒 | 来源:成都晚报
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过去了近十日,赛事能够圆满结束,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艰辛努力:礼仪志愿者5点多起床,有时要站一天;赛事志愿者当“球童”,一场比赛跑7、8个来回;随队志愿者跟着代表团,满足即时需求;酒店服务志愿者,背着运动员上下车……
从去年12月志愿者招募开始,成都赛区,成都市16所高校的62307名大学生报名,最终录取3794人,包括前期赛事志愿者632人,正式赛事志愿者3162人,礼仪志愿者180人。他们总共上岗33524次,服务301265小时,人均服务85.2小时。由于他们身着的衣服白绿相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青椒”,他们也正是用辣椒一般的热情,服务在赛场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日起,我们将通过系列报道,向你呈现“小青椒”台前幕后的酸甜苦辣。
“醒了,醒了……”从9月8日的火炬传递开始,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以下简称科成)的刘孜琦,作为科成礼仪小组的组长,早上5点多就被闹钟叫醒,然后化妆造型,在8点半之前赶到赛场。与她一样的,还有科成的59名女生,她们,是第九届残运会礼仪志愿者的缩影。
据刘孜琦介绍,她们这60名礼仪志愿者,是先经过身高(1米65及以上)、照片的初次筛选,然后现场面试挑选的,分为4个小组。志愿者们,称礼仪志愿者为“颜值担当”。从5月至9月,除开暑假时间,每周会有2次以上、2个小时左右的礼仪培训,包括咬着筷子训练微笑露齿,顶着书本行走训练身体的平衡,小腿、肩部、背部贴墙站立训练站姿等……为了预防赛场上的突发情况,志愿者们还自学了手语。
作为礼仪志愿者,需要引领获奖运动员进场,捧着装有奖牌奖杯的托盘,与颁奖嘉宾一起为获奖运动员颁奖。最多的时候,一个上午颁发了30多个奖项。“托盘和奖牌挺重的,女孩子一般力气比较小,到了后面手臂很酸,吃饭筷子都拿不住了。”刘孜琦比划了一下手臂说道。因为需要穿12厘米高的高跟鞋,志愿者郑馨怡脚后跟磨出的硬币大的伤至今未好。
·感动一刻·
即使被上天夺去了那么美好的东西,他们也没有怨天尤人,始终热爱生命,自强不息。尽管志愿工作有些累,有些苦,但运动员也给了这些礼仪志愿者最好的生命教育和感染。
刘孜琦:“进行游泳项目时,有一名女队员下肢萎缩,双脚很小,只能靠双臂用力,游起来十分吃力。但她不轻言放弃,中途歇息一会继续前进,200米的距离游了10多分钟。后来颁奖时,她就一直不停地往我们身上瞄,可能每一个女孩子都渴望有一双高跟鞋、能穿裙子。不过,她穿不了高跟鞋,却比有些人走得更远。”成都晚报记者 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