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63年依然恩爱,成社区里的明星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9日09小时48分51秒 | 来源:重庆晚报
相处秘诀
八旬夫妇每天又蹦又跳打钱杆
结婚63年依然恩爱,成社区里的明星
幸福的老两口
?老两口一起打钱杆
近日,有读者拨打重庆晚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6988,称最近这10来天里,在渝中区七牌坊社区,来了两位老年明星。两位老人每天早中晚在社区里打钱杆,还收了不少社区居民当徒弟。令大家惊叹的不仅是两位八旬老人打钱杆又蹦又跳,丝毫不输给小30多岁的中年人,更让大家称道的是他们结婚63年依然恩爱。
八旬老人能蹦能跳
找到这对夫妻不是难事。走在渝中区七牌坊社区,清洁工、小卖部老板、写作业的孩童,一提到打钱杆的老年夫妻,都会指一指长江二路138号上的一栋民居:“你说的就是秦大爷夫妇吧?”
“这对老人真的不得了,别看他们80好几了,能蹦能跳,每天一早一晚相伴锻炼,很恩爱。”社区居民陈先生说,只要不下雨,到了傍晚,秦大爷家门口的院坝上就聚集起找他们夫妻学打钱杆的居民,场面很热闹。
居民口中的秦爷爷叫秦仕泽,今年82岁,妻子冉淑荣今年80岁,都是忠县人。8年前,两位老人的儿子们接他们到重庆养老。两位老人说,新的环境一时间让他们不太适应。“每天都是打牌,一天下来,我们两个腰酸背痛无聊得很。”秦爷爷说,“也是个偶然机会,我和淑荣去新桥医院看病,看到有人在打钱杆。”
冉奶奶说,她和秦爷爷年轻时就喜欢唱歌跳舞,“感觉打钱杆好玩,我和老头就天天去医院看别人打钱杆,看着看着就会了。”
冉奶奶拿出自己制作的8根钱杆,跟随着音乐,和秦大爷左右挥动钱杆,腿脚灵活,连蹦带跳。30分钟下来,丝毫没有喘气。冉奶奶说,他们已收了50多个徒弟。
十几天前,冉奶奶和秦爷爷来到幺儿住处,一早一晚挥动钱杆1小时,吸引社区居民来学习。“打钱杆这八年,我关节炎基本好了,我们两个身体也没啥大毛病。”秦爷爷说。
相敬如宾让居民们点赞
社区小卖部老板兰女士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她也是两位老人的徒弟,“两位老人对人很和善,这么大年纪了还能相敬如宾,值得我们学习。”
冉奶奶告诉重庆晚报记者,秦爷爷的母亲去世得早,是父亲拉扯大的。“我们都是忠县洋度镇人,他们家可以说是我们那里最穷的。我在14岁做农活时认识他,他为人正直勤劳,相处了两年,他家就来我家提亲。”
“我不在乎他穷不穷,只要有力气,我们就一定会有好日子。”冉奶奶说,“结婚前,我对他说第一要善待对方的亲人,第二遇事要商量,绝对不能吵架,不能随便提离婚。他答应了我,我才放心嫁给他。”
秦爷爷接过冉奶奶的话头:“她是唯一不在乎我穷的女人。当时她就是定的这两个规定,我一直记得。因为穷,结婚的时候就只给她买了一件衣服。区长姓刘,知道我从小没有妈,就来给我们当主婚人。”
秦爷爷说,年轻时没有给妻子穿婚纱,没拍结婚照。“还记得当时结婚,她很羡慕那些有条件拍照的夫妻。后来家庭生活好些了,又因为照顾4个儿子,一直没有时间精力。8年前,儿子接我到重庆住,城里相馆很多,这才给我们弥补了遗憾。”秦爷爷拿出一张夫妻两人唯一的结婚照说。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郝瑶 记者 刘润 摄影报道
总能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
婚前立下的两个规定,秦爷爷和冉奶奶都遵守了吗?面对重庆晚报记者的问题,两位老人异口同声地说:“直到现在,我们就吵过一次。”后来秦爷爷主动找妻子和好。
两位老人的幺儿秦杰告诉记者,从他记事开始,从没见过父母吵架。“他们很尊重对方,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例如,妈妈不爱吃药,有次妈妈感冒,爸爸给她买药回来,她转身偷偷扔掉。爸爸知道了一点也不责怪她,相反又去买新的,然后守着妈妈吃药。”秦杰说。
互相沟通能让婚姻保鲜
重庆市协和心理咨询所所长、首席心理咨询师谭刚强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夫妻之间相似的地方相对多一些对于婚姻的稳固性会比较好,夫妻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由性格决定,其他方面,比如志趣、兴趣、共同话题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婚姻都是个性化的,所以不能简单说夫妻双方性格互补好还是接近好。夫妻双方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固然好,但若兴趣爱好不同,也能做到保鲜。婚姻保鲜的最大秘诀在于夫妻双方是否能尊重并理解对方。多数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很大原因在于夫妻双方失去了新的审美和情趣补充,共同的情趣爱好的养成对婚姻的确有相当大的支撑,但如果双方的兴趣爱好不同,能做到相互支持、互相沟通也能让婚姻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