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晚报头条 >> 内容

他带领服务队帮扶46户困难户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2日11小时11分40秒 | 来源:成都晚报

刘源在高新供电公司工作将近11年,长期坚守在用电服务的第一线,从用电营销干到变电检修,又做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这时,正好遇上高新供电公司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刘源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当时他已晋升管理层,怎么还要到基层去,24小时待命上门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呢?


退休老师把刘源当成半个亲人


在电路检修的过程中,刘源发现,辖区里隐藏着许多独居老人和困难户。在刘源带领下,服务队在服务区域内联系了46户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等作为特殊服务对象,专门建立定期上门服务制度,免费为其提供用电保障和义务帮扶。


陈宝萍是住在玉林七巷的退休老师,老伴离世20多年,子女都在新疆工作。儿子催她去新疆生活,陈宝萍却不乐意:“在成都住了几十年,习惯了。有小刘在,你们放心。”老人口中的小刘便是刘源,他长年累月为陈宝萍服务,陈宝萍早就把他当成了半个亲人。


解决独居老人“开门难”问题


刘源的办公室摆放着3个特殊的门铃,这是他与队员们在工作中的小发明。原本只是一个简易的震动铃,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升级改进,现已进化为集“声、光、震”于一体的多功能门铃。只要在一头按下按钮,电线另一头连着的警灯就会边响铃边闪光,同时还会震动。


说起门铃的发明,得谈谈独居老人王爷爷。2007年夏天,刘源带领服务队上王爷爷家检修电路,按了门铃,却一直没人开门。问楼下保安,回答说王爷爷平日一个人在家,但耳朵背,时常听不见门铃声。


回到公司,刘源紧急开了个会,和服务队的队员们一起出主意,解决独居老人“开门难”的问题。经过反复试验,多功能门铃发明了出来。跟普通门铃一样,它的一端接在门外,另一端放在老人床边。最新升级版的门铃已经可以无线运作,一个放在老人家中,一个放在小区门卫处,一旦老人有紧急情况,只要按下按钮,门卫就可来救助。


目前,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共有16支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184名,还有更多像刘源一样的电力人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成长着。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钟茜妮


CNENEWS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