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晚报头条 >> 内容

爱说“多大事”的南京人最满意现状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30日11小时13分55秒 | 来源:扬子晚报


南京人当前经济信心指数和乐观派人数,在被调查的全国13城市中均排第一

石小磊


铁岭

北京

上海

沈阳

南京

洛阳

苏州

郑州

徐州

宜宾

深圳

成都

东莞

昨天上午召开的省委新闻发布会上,作为江苏重点新型智库标杆的紫金传媒智库,首次面向全国发布重要研究成果《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指数报告》,即“紫金经济信心指数”。

报告显示,南京人对当前经济发展信心指数最高,最为乐观。受访者们在谋划2016年家庭支出时,旅游成为除刚需外最大的消费热点,中产阶层旅游支出甚至超过了吃穿教育等刚性支出。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小磊

南京人对当下最为满意

紫金传媒智库院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虹表示,这份报告是通过对13座城市共计5300个城乡居民在国家经济发展、就业形势、个人收入和消费意愿等四个方面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向的评价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民众的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56.68,民众对当下的经济信心指数为47.64,对2016年预期经济信心指数则为65.72。周晓虹介绍,经济信心指数大于50,即表明调查对象对经济形势有信心,数值越高,信心越大。

分城市看,当前的经济信心指数,除了南京达到53.77,其他城市都在50点以下。报告指出,因为该调查于南京进行,且是由南京大学的学生进行的,所以无论是对于当前的经济信心,还是预期的经济信心,南京市民都给出了相对比较乐观的评估。

报告还分析,南京人中的“乐观派”占58.3%,也是13个城市中最多的,其次是宜宾和郑州,“悲观派”最多的城市按顺序排列则是铁岭、东莞、成都和沈阳。

月入一两千间者较“悲观”

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表现出了男女性别差异。

男性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56.16,女性为57.81。女性相比男性的经济信心指数略高,但差异不明显。结合其他数据,研究者发现,女性的经济信心指数略高,可能反映了女性对于经济态势本身的关注和敏感程度相较男性略低,也可能体现了两性间在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上的差别。

同时,由于40-49岁、30-39岁间群体是最主要劳动力来源,对经济形势变化更为敏感,他们与其他年龄层人群相比,也相对悲观。

对当前经济最有信心的是月入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而对当前经济信心最低的群体不是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者,而是月收入1001-2000元的群体。这可能是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有不少人是靠政府补贴的低保度日,因此对政府的经济救助有信心。月收入为1001-2000元的群体处于劳动力市场收入中的底层,是社会的草根一族,对经济现状的改变要求高,其经济信心自然也低。

不过,月收入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对未来的预期信心却不高,反而是月收5000-10000元之间的普通白领最有信心。

明年钱花在哪

刚需之外旅游是消费热点 关于2016年的计划消费和投资,5300位被访者的首选是日常消费,占比达到41.23%,第二位是教育,占31.51%。第三位是旅游,占28.38%。由于日常消费算是刚需消费,而教育仍然是大多数有孩子家庭的刚需消费,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日常和教育等刚需消费之外,旅游将成为明年民众消费的最大热点。

排在这之后的分别是,储蓄(19.23%)、住房(18.43%)、汽车(15.45%)、证券(10.67%)和其它大件耐用品(7.86%)。

数据还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3座城市中,北京和上海的受访者,已经将旅游消费放在明年预计消费第一位,超过日常消费和教育。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闵学勤教授表示,旅游消费的排名靠前,也意味着一些一线城市已经进入了小康,正在进一步向富裕城市迈进。而南京的受访者在日常消费、教育和旅游在明年的消费计划中所占比例差别不大,分别为36.7%、34.3%和33.5%。

住房消费只排在第五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南京比较热门的房地产消费,在13市2016年的消费趋向中只排到第五位。

13市中,只有徐州和东莞两座城市的受访者将住房消费排进了前三,这也说明,房地产行业在这两座城市可能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CNENEWS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