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晚报头条 >> 内容

清末重庆“清明上河图”首度亮相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9日10小时47分12秒 | 来源:重庆晚报


绘有码头商帮寺庙城门,挑夫轿夫纤夫船工,再现重庆商贾云集盛况

    ▲清代《渝城图》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市地理信息中心获悉,最近该中心搜集重庆古旧地图时,首次发现一幅罕见的重庆老地图——清代《渝城图》。该地图原本在法国国家图书馆,248.5厘米长,124厘米宽,生动记录了十九世纪中后期重庆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堪称清末重庆的“清明上河图”。市民如有兴趣,可前往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附近的重庆市地理地图书店观赏。

    孤本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市地理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张海鹏介绍,《渝城图》目前仅见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应为孤本,此次为首次向国人开放,甚至连《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一卷古旧地图)和《重庆古旧地图研究》等中也均未收入。

    “两个月前,法国总统奥朗德受邀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首站选在重庆。总统在渝期间,重庆市送其两幅经典重庆老地图作为礼物——清末张云轩版《重庆府治全图》和刘子如版《增广重庆地舆全图》。奥朗德回国后,法国国家图书馆旋即向中国读者开放了他们收藏的这幅《渝城图》孤本。得知这个消息,我们第一时间与馆方取得联系,获取了该图的电子版,并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对地图修复和复制,让更多读者能够得见此图。”张海鹏说。

    民间绘本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

    张海鹏介绍,《渝城图》上标记该图作者是“渝城艾仕元绘”,遍查地方文献,未能发现与此人有关的线索。但可以确定的是:该图与光绪十二年(1886年)国璋以巴县知县身份主持编纂的《重庆府治全图》不同,该图应为民间所绘。至于绘图具体年代,图中也未标记,但据图中表现的地物信息推断,其绘制时间的上限应在咸丰十年(1860年)之后,因为咸丰十年江北城新筑嘉陵、永平二门,而该图中已有了“嘉陵门”的标注。其时间下限,只能通过对比成图于1886年的国璋版《重庆府治全图》进行推测。遍览《渝城图》,图中所表现的地物信息均在重庆正式开埠(1890年)之前便已存在,国璋图中出现的“美国福音堂”等西方建筑,《渝城图》中却均未出现。据此推测,其早于国璋图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该图绘制时间应在1860年到1886年之间。

    《渝城图》中,重点标注了码头、商帮、寺庙、城门和衙署等信息,是了解当时重庆城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料。表现手法上,区别中国传统地图注重表现山水的特点,图中绘有大量活动着的人物和场景,包括数以百计的挑夫、轿夫、纤夫、船工、衙役,200多艘大小船只以及轿、马等实物,对十九世纪中后期重庆城各阶层人民挑水、背货、造船、抬轿、骑马、划船等各种生产、生活场景进行了生动的再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重点标记码头行帮商贾云集

    张海鹏介绍,与清末其他重庆老地图着重表现城内商业繁荣景象不同,《渝城图》既表现了重庆城内如“徐翕和”老牌金店和打铜街、打铁街、鱼市口、磁器街等商业街巷,也对当时重庆城外沿长江、嘉陵江两岸的码头、行帮进行了详细的标注。像码头如大码头、二码头、三码头、新码头、柴码头、炭码头、水码头、纸码头。行帮如湖南帮、保宁帮、洛阳帮、遂宁帮、绥定帮、湖北归州船帮、忠州杂货船帮、合州船帮、酒船帮、靛帮等等,反映出清末重庆已成为长江和西南地图最集中的物资集散地,各地商贾云集,足见当时重庆经贸活动之繁荣。

    张海鹏称,目前,此地图(复制件)在重庆地理地图书店展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来观看。

    重庆晚报记者 蒋海涛 市地理信息中心供图

CNENEWS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