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重庆小伙 用镜头记录近2000人情绪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1日10小时53分59秒 | 来源:重庆晚报
想用众筹方式办展览免费向公众展出


?黎光波
▲黎光波的摄影作品
去年12月中旬,家住渝中区的陶女士走进了好友、90后摄影师黎光波的摄影工作室,只为记录她的2015年而拍摄一张专属照片,这也是黎光波开设的“情绪记录馆”记录重庆人情绪的一张作品。黎光波从2014年开办“情绪记录馆”,用镜头记录下近2000人的情绪。近日,黎光波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通过众筹办展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免费呈现给重庆观众。
“边拍边聊”照相馆疑似心理咨询室
由于跟黎光波是朋友,陶女士前年就知道他开“情绪记录馆”用照片记录大家的情绪,“当时我觉得专门从丽江跑回重庆拍摄一张照片挺无聊的。”陶女士说。不过,陶女士这次没想到拍摄过程中她却被好友的提问给问哭了,“2014年3月,我为了逃离重庆的生活选择去了丽江。2015年,我所在的行业遇到转型期,换了两份工作。另外,还经历了个人的情感问题。去年一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实际上,陶女士并非是拍摄过程中被黎光波问哭的第一人。
在黎光波的摄影室照相是边拍边聊,来拍照的人都要回答摄影师的问题。黎光波说记录人们的情绪就是要观察情绪的变化,而他所拍摄的对象年龄层广泛,孩子、年轻人、老人都有。2014年,黎光波向人们提出的问题是“最开心的事”、“最难过的事”和“新年最大的期待”。去年他还增加了“最遗憾的事”和“最重要的事”两个问题。“整个拍摄的过程很辛苦,听了太多的故事,自己却需要保持冷静,随时抓拍,我的角色在倾听者和摄影师中快速切换,精神上比较累。”黎光波开玩笑说,常有种自己变成心理咨询师的错觉。
去年的照片照出最真实的自己
黎光波说,“我的拍摄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你一开始问,他就马上会跟你说很多;另一种就是需要慢慢梳理和引导。”黎光波说2014年的时候,有些人回答问题时还会乱说一气,“去年大家都会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大部分的人告诉我的答案是‘2015年是悲喜各半的一年。’”
黎光波说以前拍摄一个人,至少要抓拍50多张照片,最后挑选出一张自己觉得符合被拍摄者气质的,“去年很多朋友都不来拍了,因为我前年还会用到一些软件进行修图什么的,让大家变得很漂亮。去年,我希望呈现出人们最真实的一面,因此只会处理一些光影效果。来拍的朋友们都抱怨被拍丑了,也只有约一半的人将最终成品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不过,他们也同时表示,最后的图片确实就是最像自己的自己。”
对于为什么要用镜头记录人们的情绪,黎光波表示,“是为了将来老了给自己看。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我希望自己的作品随着时间流逝,有种沉淀后的力量。”黎光波希望自己的“情绪记录馆”至少能坚持五年,“作为作品,这个系列至少要坚持完五年才算完整。”
重庆晚报记者 钟洲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