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晚报头条 >> 内容

银行卡上千元现金不翼而飞他报警请来110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4日10小时03分16秒 | 来源:重庆晚报



重庆晚报讯 家长私看孩子手机QQ和短信,早被宣扬是不尊重隐私,那孩子用家长手机玩微信、聊天,是不是也会出现尴尬和闹乌龙呢?这不,前天沙坪坝区一对父子,就因孩子私玩家长手机自摆乌龙,还惊动了110。

“我工资卡上1000多元不翼而飞,怀疑手机中毒或遭诈骗了。”前天上午,家住沙坪坝凤天路的李先生报警。沙区110快处队民警周洪飞、杨晓锋,在凤天路一家银行门口,见到了李先生及其儿子。情绪激动的李先生让民警抓犯罪分子严惩,“无声无息就把钱偷走了。”

经银行人员核实:5月17日,李先生卡里钱被分两次通过支付宝转账转走。李先生称,自己确实开通了网银和支付宝,但没开通消费、转账短信提示,所以一无所知。

询问中李先生无意提到,7岁儿子经常用自己手机玩游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民警发现小孩神情紧张,脸上冒汗。“是不是你花了爸爸的钱。”民警将孩子带到一旁,开导询问。

10分钟后,真相大白——李先生平时喜欢打手机游戏,儿子小李耳濡目染,也迷上手游。前几天小李玩游戏时,有个网友要卖装备。对方发了一个买装备的链接,小李点击打开,用支付宝支付了1115元。但小李一直没收到游戏装备,因担心被父亲责骂也不敢说出此事。

民警让李先生加强孩子教育,让儿子远离游戏。“回去也别骂孩子了,给他讲道理。”

九成孩子知道父母手机密码

家长的手机对孩子是否多数不设防?最担心孩子用手机干什么?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在朋友圈和QQ上调查了30名孩子家长,孩子年龄从幼儿园到初中不等。

九成知道父母手机密码

“孩子每次要玩手机,我就解锁给他。看多了,孩子就记住了。”市民赵女士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女儿3岁多,早已记住了手机密码,还经常到微信上去和叔叔阿姨们聊天。

秦女士的女儿6岁,平时喜欢用妈妈的手机在优酷上看动画片,秦女士是主动将密码告诉女儿的。

调查显示,30个家长中,27个孩子要玩家长手机,几乎全部知道父母手机密码。但对支付宝密码,家长们表示不会告诉孩子,担心使用不当造成资金损失。

最担心钱划走聊天闹乌龙

“其实我最担心的,是怕孩子在微信上乱点,直接发红包。”赵女士称,孩子最喜欢给叔叔阿姨们发聊天表情和语音对话。因为她的开机密码和红包支付密码一样,担心孩子那天凑巧了,就乱发红包。数额小点还可以承受,就怕像网上说的,转给别人一个大红包。

“我儿子最喜欢打游戏,就怕他在网上买游戏币。”家长李先生说。

除了担心损失钱物,家长们还担心聊天中出现尴尬。“上次,儿子发了一张爱心图片给我女同事,害得别人误会。”王先生说,他儿子4岁,一次无意识地发了个表情,让他陷入尴尬,还好解释及时,没有引起其他风波。

上周,重庆晚报记者朋友圈里的赵女士才发布了一则声明,“小魔怪(指女儿)这两天拿起我的手机,到处点赞到处微信留言,凡是看到那些怪模怪样的留言以及点赞的,都是我家小魔怪干的!”

如何管住这些熊孩子

“我已经和儿子约法三章了。”读者花花对重庆晚报记者说。她告诉孩子,微信上只能和某阿姨、某叔叔互相说话,发语音、动画都可以。这些人都是她的好朋友,事先给对方打了预防针。她还与孩子约定:妈妈手机除微信外,其他东西不要乱点,发现乱点一次就禁止他玩一个星期,发现两次就禁玩两个星期,依次类推……

读者文妈也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偶尔用她的手机,一般是看微信和QQ。因为这两样聊天工具上,有班级妈妈爸爸群,儿子有事也会通过微信,通过联系同学的父母找同学,比如约同学出去玩、看书,咨询学习问题等。她决定过两年再对儿子约法三章,比如使用别人手机应该注意些,什么是可以看的什么是不能看的,但现阶段没有特别规定。“如果规定太多,孩子反而可能会逆反,会有好奇心,偷偷干出什么出格事来。”

重庆晚报记者 朱隽 王乙竹 见习记者 余珂静

CNENEWS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