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陷阱挤满40岁以下中青年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6日04小时58分10秒 | 来源:重庆晚报

2013-2016年渝北辖区诈骗实施手段占比
“大家都担心老年人被电信诈骗,其实年轻人才是高危人群。”昨天上午渝北区警方表示,分析近年来的电信诈骗案,受害者大部分在城区,40岁以下约占75%,骗子往往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感兴趣。
电话诈骗占比最高
4月18日晚上9时许,渝北区兴科四路的陈某报警。警方调查发现,4月6日陈某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一个办理信用卡的网站,填写身份信息、申请办理5万元额度的信用卡。一周后电话打来,对方自称中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其办卡,索要手续费、押金、工本费等。陈某打款9000元,但一直没见到信用卡。
昨天渝北区刑警支队民警介绍,积分兑换、兼职刷单、冒充公检法、中奖诈骗、冒充熟人诈骗等电信诈骗,好多人都司空见惯,但依然有人上当。渝北区警方数据统计,2013年1月-2016年5月,该辖区电信诈骗案件包括电话、网络、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的发案率最高,占47.73%。
年轻人是高危人群
渝北区警方介绍,电信诈骗的被害人趋于低龄化,以年轻人居多——近3年统计数据表明,40岁以下的受害者占75.47%。
警方分析,这部分受害者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但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大多是收到网络购物、短信中奖等虚假信息或是在进行网络游戏装备交易时被骗。而60岁以上的人很少受骗,主要是中老年人对网络、手机短信等新技术不熟悉,且大部分不掌控家中财务,无形中减少了受骗几率。
统计发现,20岁以下受害人占12.85%,20-29岁占43.73%,30-39岁占18.89%,40-49岁占16.42%,50岁以上占8.11%。
不同年龄
不同骗法
警方称,电信诈骗针对性强,各年龄段受害者的具体情况如下:
20岁以下的受害人,多以学生为主,被骗手段以网络购物居多,主要是点击了虚假网络购物和游戏装备网站。
20-29岁受害人,多是大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被骗手段以网络诈骗和电话诈骗居多。如:骗子冒充同事、领导借钱送礼,或者以购物、刷单以及办理银行信用卡相关业务行骗的居多。
30-39岁受害人,多是商务人士和单位中层力量,被骗手段主要是电话、网络和短信诈骗三种。骗子的电话诈骗手法,多是冒充领导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购房、购车退税、机票退改签为主;网络诈骗手法多是网络发布虚假贷款信息、投资理财虚假信息;短信诈骗手法多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和虚假积分兑奖,病毒链接居多。
40-49岁受害人,多为成家立业且事业稳定群体,使用网络还不是很熟练,受到电话诈骗和短信诈骗的居多。
50岁以上受害人,很多人不会使用网络,且该群体健康问题多,被骗手段以电话诈骗居多。骗子以办理医保、社保、冒充医药公司客服代表实施诈骗为主。
大部分发生在城区
警方称,从近3年的电信诈骗来看,大部分发生在城区内,占98.77%,城乡接合地域和农村占1.33%。城里人更好骗?警方分析,一方面是城里人的比例大,另外和城里人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有一定关系。
重庆晚报记者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