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晚报头条 >> 内容

中国20岁至24岁劳力10年预减30%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31日11小时00分58秒 | 来源:新民晚报

中国20至24岁劳力10年预减30%

人口专家认为应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老龄化政策

张炯强

本报讯 (记者 张炯强)老龄化、少子化,不仅是中国今后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面临的挑战。昨天,在复旦大学举行的上海论坛2016“老龄化和劳动力”专场研讨会上,权威专家预计,未来十年间,中国20至24岁年轻劳动力规模将减少30%。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校长特蕾莎·沙利文演讲中指出,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诸多国家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以美国为例,出生率从2007年的2.12下滑到2014年的1.78,并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出生率下降在短期内会为政府带来益处,因为需要教育的人口下降,但从长远看却可以带来严重危害——还是以美国为例,1.8的生育率意味着到了2089年,美国的社保赤字将是出生率为2.2情况下的两倍。”特蕾莎·沙利文校长在演讲中提到。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类似的出生率下滑过程,小学入学人数的大幅减少——1995年,中国有2530万小学生入学,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下降了三分之一。中国于2015年取消了施行长达35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但一些地区调查显示,这一政策的调整并不会带来婴儿潮。“因为现代中国女性在教育和事业上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沙利文校长说道。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彭希哲认为,我们经常讲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要保证能够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让他们能够有所学,有所享受,能够去跳跳舞,听听音乐。所以,政府目前更多是关注老年人口,但这还不够,解决老龄化问题我们还要有更宽的视角,因为老龄社会是非常大的社会,每个老龄化社会的个体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对待,就是每个人不管什么样的年纪都应该享受到社会的福利。

彭希哲强调,如果我们的老龄化政策只放在老年人,只聚焦老年人,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应该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老龄化政策,也就是说不仅仅聚焦老年人,而是聚焦于每个社会成员,如果年轻人他们的生产率能够提高,如果他们家庭生活环境更为稳定,他们有能力自己自足同时供养老人的话。那么整个老龄化社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反过来,年轻人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办法成家立业,自己都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光把政策聚焦到老年人身上是没有用的。

CNENEWS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