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晚报头条 >> 内容

公安局副局长驻村扶贫“第一人”彭龙明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2日10小时05分47秒 | 来源:重庆晚报

扶贫要打感情牌

▲彭龙明帮助蚕桑养殖户摘桑叶

云阳县大阳镇民富村2组,今年49岁的刘应培最近成了全村的大新闻。为啥?这个全村人从来瞧不起的大懒汉,居然在芒种前能在自家地里撒上2斤稻麦种子、4斤玉米种子,还喂猪打零工赚钱!

看到刘应培的脱胎换骨,乡亲们夸得最多的是该村“第一书记”——彭龙明。今年50岁的彭龙明是云阳县公安局副局长,去年7月受县里安排来到民富村,担任该乡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和民富村第一书记。

走村只带一壶水

“今年县里扶贫工作验收,彭局负责的民富村得分全县第一。公安局副局长驻村扶贫,他的确是全市第一人。”大阳镇镇长丁群英说。

2015年7月26日,彭龙明接到县里任务,两天后下村,“到了民富村一看,心里真不是滋味——村里没有一寸水泥硬化路,低矮破烂的瓦房随处可见,田里地里种的全是传统农作物,经济特色产业一片空白,老百姓衣着条件也很差。”

戴着一顶草帽,提着一壶水,彭龙明和队员们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们说,最初大家都不信任这个穿制服的第一书记。“怀着雄心壮志而来,却在老百姓这里吃了闭门羹,也很憋闷。但从乡亲的话里,我听出了他们希望发展致富、摆脱贫穷的强烈愿望和积极心态。”彭龙明说,一次不受村民待见,他就和队员多跑两次。顶着烈日,他们的手臂全都晒脱皮。每到一户贫困户家中,他们连老百姓的一口水也不喝,只是详细记录他们的情况和困难。

大家都看在眼里。半个月下来,晒得黑乎乎的彭龙明一走进民富村,每家每户都会亲切叫他一声“彭局”。

全村困难他都管

民富村有村民444户1653人,彭龙明按因病、因学、年老、体残等致贫原因,对每家每户进行准确建档归类。开村民院坝会、组织驻村干部讨论、挂墙公示……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他精准摸底出民富村贫困户61户235人。

为脑瘫村民刘应胜办低保、为准备辍学的女孩朱歆妍更名改户口、为83岁的杨继贤请医生、为生活不能自理的8旬老人张世芝请“护工”、敦促教导不孝子回家尽孝……这一桩桩实事,都记在了乡亲们的心里。最让乡亲们称奇的,是彭龙明治住了村里最懒的刘应培。

“他自己地里的庄稼从来不管,每天饱一顿饿一顿混日子。”彭龙明说:“2015年9月24日,我们在民富村组织开院坝会,发现刘应培没来,我就叫他哥哥刘光国带个口信:如果他还这样懒的话,我们再开院坝会,就把他捉来罚站,当着群众的面批评教育他。”

“我想到公安局的领导都这样说了,如果真的弄去罚站,在全村就很没得脸面了。”刘应培说。

用民警办案的威严和严谨,又用乡亲们能接受的方式,彭龙明改变了刘应培。今年春季播种,刘应培居然准备了稻谷种和玉米种,喂了一头猪,抽空也打点零工,预计一年可挣上万块钱。

特色产业帮脱贫

“刚到民富村的时候,每天都会听到村民反映老大难问题——路不通,村里没得个像样的服务中心……这里的基础设施太差。”彭龙明说,结合村情实际,多次组织村干部、村民讨论研究,他们又请专业人士支招,让村民监督,在民富村合理规划并完成公路硬化7.8公里,新修人行便道1.49公里,整修水渠2.675公里,整修山坪塘7口,新修大堰1.1公里,坡改梯100亩,新建村服务中心370平方米。

民富村海拔1000米以上,山势平缓,土质气候资源得天独厚,发展大阳米、高山蔬果、蚕桑养殖、桑枝菌等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彭龙明借助大阳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公司+农户”为经营模式的“115”特色产业规划,确定带动贫困村群众发展“桑枝菌”项目。刚开始,困难户死活不愿种。民富村2组的贫困户朱国菊说,“当时是怕麻烦,怕亏本。”

“针对村民们的疑虑,我们帮忙与银行联系,帮他们贷款。”彭龙明说,通过多次开导、算账、做思想工作,加油鼓劲,贫困户终于愿意试着种植桑枝菌这个产业了。

目前,全村已规划发展桑枝菌10万段、高山李子500亩、优质水稻1000亩、栽桑700亩、养蚕280张。61户精准贫困户,根据各自需求都意向性选择了产业发展项目,实现了产业发展全覆盖。

手记:今年初,村民谭发明等8位村民来到云阳县公安局,代表全村给云阳县公安局和彭副局长送来锦旗。彭龙明每次提到这件事,眼角都会有些泛红,“我来自农村,能有机会回到农村为乡亲们解决实际困难,这不仅是我作为第一书记的责任,更是我个人情感的表现。”扶贫,就是要打感情牌,用真情和真心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他们也会用真情和真心来回报。这样的鱼水之情,将会一直在民富村传颂。

重庆晚报记者 郝瑶 摄影报道


CNENEWS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