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京剧团“传承之旅”巡演北京行启幕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6日09小时03分58秒 | 来源:华龙网
首场演出的《白帝城》吸引了众多观众。记者 周晓雪 摄
精彩的表演引发现场阵阵掌声。记者 周晓雪 摄
演员的表演富有张力。记者 周晓雪 摄
华龙网6月25日10时讯(记者 周晓雪)“恨不得把吴狗顷国灭尽,报弟仇杀孙权方称我的心……”伴随着铿锵的鼓点,昨(24日)晚,重庆市京剧团“传承之旅”巡回交流演出活动在北京市长安大戏院拉开帷幕。首场演出的经典剧目《白帝城》吸引了众多观众,精彩的表演更是引发全场近50次鼓掌叫好。北京行演出结束后,市京剧团还将赴天津、南京、武汉,弘扬京剧文化,提高市京剧团的影响。
台前:不少京剧迷专程赶来 全场鼓掌叫好近50次
离演出开始还有20分钟,台下已经陆续坐好了观众。家住石景山区的市民吴大爷专程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赶到长安大戏院,“‘厉家班’走过了80年的历程,功底和底蕴都相当深厚,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终于有机会来现场领略风采了。”吴大爷是个京剧迷,听京剧已经有30多年了。观众席上,像吴大爷一样的白发老人不在少数。
然而,京剧不仅是老年人的专属,随着近些年京剧的推广和发扬,不少年轻人也爱上了这项表演。“我同学常常笑我迷上一个老年人的爱好,但我觉得京剧的伴奏很多元,表演也很有张力,通过戏剧的方式将故事娓娓道来,视觉和听觉上双重享受。”中国传媒大学大三学生小张说道。
精致讲究的服装、精美大气的舞美、铿锵有力的伴奏,再加上演员们富有张力的表演,全场不时发出鼓掌叫好声。演绎到赵云大战东吴将领一幕时,演员激烈的打斗伴随着伴奏紧凑的节奏,观众的心被揪得紧紧的,不到3分钟的表演,全场响起了五六次鼓掌叫好声。谢场时,不少观众上台向演员献花。
重庆市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张军强饰演刘备。记者 周晓雪 摄
舞台布景细致、大气。记者 周晓雪 摄
演员正在化妆间里化妆。记者 周晓雪 摄
幕后:团队通宵达旦赶进度 午饭只能匆匆扒几口
台前,他们是一个个鲜活又富有激情的人物,台后,他们为了这场演出连续忙活了十多个小时,华丽的妆容下,是他们憔悴的皮肤和黑眼圈。
化妆间里,演员们正忙着对着镜子给自己化妆。23岁的年轻演员章乃方学习京剧10年了,昨天一大早就到了长安大戏院,午饭匆匆扒了几口后又接着排练,“因为换了一个新的舞台,大家得多排练、多磨和,把戏记熟点。”
化妆间外的走廊上,服装师正在帮演员们做最后的服装定型,衣领是否平整、腰带够不够紧……每一处细节都仔细检查。“这两三百套衣服都是从重庆带来的,前天光卸货都卸到了凌晨3点多,一大早起来又过来整理。”服装师温亚军告诉记者。
为了这次演出达到完美的效果,舞台设计人员更是通宵达旦的搭建舞台、调试灯光、设置布景,希望观众在视觉上拥有更好的享受。
服装师为演员整理衣服。记者 周晓雪 摄
脚步:100余人团队赴4城市巡演 弘扬京剧文化
重庆市京剧团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专业表演团体之一,其前身是享誉海内外的“厉家班”。“厉家班”于1934年在上海创办“更新童伶班”而初步形成,1936年在南京正式定名厉家班,1938年因抗战迁入重庆。1956年5月,重庆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厉家班”为国营建制,定名重庆市京剧团。2016年,重庆市京剧团60周年华诞,“厉家班”则已走过80载风雨历程。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重庆市京剧团将率100余人的演出队伍,陆续走进北京长安大戏院、天津中国大戏院、南京江南剧院、武汉京韵大舞台,为观众奉献《白帝城》《状元媒》《空城计》《春秋配》《钟馗嫁妹》《金锁记》《玉堂春》《珠帘寨》《八大锤》《红娘》《望儿楼》《锔大缸》《百花赠剑》《扈家庄》《六月雪》《黄金台》等经典剧目,让更多观众感受到重庆市京剧团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次巡回演出主要是总结重庆市京剧团这几十年走过的历程,同时把重庆市京剧团宣传出去,提高在全国的影响,还能与其他院团进行演出经验的交流、学习。”重庆市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张军强希望以此弘扬京剧文化,传承重庆市京剧团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