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的爷爷找到了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5日10小时45分25秒 | 来源:重庆晚报
卢大爷在葫芦上创作的烙画作品
▲卢大爷正在葫芦上烙画
▲卢大爷介绍自己的作品
▲家里摆满了葫芦烙画作品
▲卢大爷在自己阳台种植的葫芦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动画片《葫芦娃》对于很多人来说耳熟能详。昨日有网友爆料:渝北区有个72岁的葫芦爷爷,用几百个葫芦作品演绎了现实版葫芦娃。在他的巧手下,形状各异的葫芦上出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还有各色精美茶壶,坛子也都是葫芦做成……
重庆晚报记者昨日来到葫芦爷爷的家中进行打探。
老顽童练就静手艺
家住渝北区红金路的卢怀志72岁,退休10多年来,专门种植葫芦,在葫芦上用烙铁作画,创作一个个出有趣的葫芦作品,赋予葫芦新的生命。
昨日下午,重庆晚报记者来到卢爷爷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客厅两边和整面靠墙的葫芦展架,展架上摆满了葫芦作品,各种人物、花草、鱼虫、鸟兽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往返。
卢爷爷介绍,退休之初他总是逛公园或是约朋友钓鱼,无聊的生活让他决定做点新鲜事,开始种植观赏葫芦。但是,葫芦成熟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坏掉,这个问题让他很头疼。
怎么才想把葫芦长久保存呢?无意中,卢爷爷看到电视节目上介绍说,可以把葫芦做成工艺品,便摸索起来。
他从学习葫芦画开始。没有美术功底,没有技术经验,一切只能从初级学起,从入门绘画基础,到烙铁的使用方法,都只能是熟能生巧。
卢爷爷说:“我以前也是坐不住的性格,但我对这个事情有兴趣,就能完全静下来做,而做葫芦工艺品最重要的也就是个‘静’。”
十年磨成葫芦达人
说到葫芦画作品,卢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他引以为傲的“葫芦娃”们,“这是钟馗,看他满脸的正气,就像是惩恶扬善的使者;这些是十二金钗,各个都是不一样的服装和细节;这是龙……”
如何在葫芦上作画?卢爷爷说,之所以选择烙画而不是刻画,是因为本地的葫芦皮薄,跟北方皮很厚的葫芦不一样,本地的葫芦外壳细腻光滑,更适合烙画。刚开始烙画时,因为无法把握烙铁的轻重,一不小心可能就烙穿了,葫芦基本毁了。他慢慢总结经验,慢慢掌握了笔尖和电压的选择。
把握好烙铁后,基本上可以把大的框架线条在葫芦上勾勒出来。“基本功也很重要,框架和线条是否流畅,关系到整个作品的最后效果,只有经过无数的练习和失败才能有一个完整的作品。”
卢老的工作室有很多“组合葫芦”,即把很多葫芦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造型。卢老说,这种组合作品很考创意,“有时候白天看了很多材料,晚上睡到半夜忽然有了灵感,想到该怎么样组合才有意思,就半夜起来赶紧做。”
反复制作和练习,画风渐渐成型。
葫芦大多亲自种植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卢老所用的葫芦大多是他亲自种植的,地点就在垫江老家。7月底葫芦成熟,去掉青皮,再晾晒三个月,10月份之后就可以作画了。“现在年纪大了,干起活来有点吃力,就喊老家的亲戚帮忙种点,自己也在家里的天台上种点。”卢老说。
卢爷爷说,作画的时候需要一个人静静地在工作室呆上一整天,烙铁勾画线条、上色,到最后上漆,全是卢老一个人亲手完成。
现在,卢爷爷的很多作品被送到景区和艺术展览馆进行展览,不少老朋友都喊卢爷爷为“卢葫芦”。重庆晚报记者 文翰 刘润 见习记者 薛亚晓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