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种原装进口商品任你选购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7日09小时41分00秒 | 来源:重庆晚报
▲顾客踊跃购买完税商品
1993年,由民生轮船启运的重庆第一个集装箱班轮从九龙坡码头驶向上海,主要运输原材料转海船出口日本。民生轮船公司驻港办主任王正强介绍,“当时重庆出口量很低,一个星期只有60个标箱,两星期一班,一年也就一千多个标箱。现在,重庆港一年突破150万个标箱。”
依托保税港、果园港区、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等物流平台,以重庆为枢纽的内陆物流充分显现国际化面貌。作为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着力发挥各类通关口岸功能和作用,加速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建设。
打通国际物流通道
作为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果园港,是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和重庆市重点打造的第三代现代化内河港口、国家级铁公水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
果园港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总投资105亿元,拥有岸线2800米,设计5000吨级泊位16个,设计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分为港口功能区、铁路功能区和仓储配套功能区。目前果园港完成投资近70亿元,16个5000吨级泊位全部建成,铁路专用线开通,仓储配套功能区投用,初步形成集装箱60万标箱、件散货1000万吨、铁水联运500万吨和滚装商品车50万辆年吞吐能力。
重庆港务集团董事长孙万发说:“果园港还建有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仓库,结束了水陆港区没有仓储设施的历史。”除了水港之外,果园港兼有铁路集散点的功能。在铁路方面,港区与国家铁路主干线渝怀铁路相连,实现铁水联运。
“果园港铁路建设共有13条编组站,2014年12月第一条线路投入使用,2015年7月全线投入使用。”孙万发说,除了辐射云、贵、川等周边省市,还实现渝新欧国际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连接,推动重庆加快融入一带一路。
线下体验线上购买
两路寸滩保税港作为全国唯一内陆保税港,为重庆市民提供各类海外优质商品。
寸滩保税港以寸滩港和江北国际机场为依托,实现国内第一个叠加空港加水港双功能保税港区。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就是两江新区和重庆保税港区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交易中心内有德国馆、意大利馆、韩国馆、日本馆、马来西亚馆等国家馆以及健康产品馆、珠宝城等特色主题馆,让世界优质产品与中国西部内陆消费者零距离,也使世界各地客商与潜力巨大中国西部内陆市场紧密联接。
展示交易中心,场内展示、交易的进口商品3万多种,主要由4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包括进口食品、进口酒类、家居日用品、化妆品、服饰包箱等8类高档进口商品。
“由于政策、物流、通关等方面支持,保税港商品在价格上具有很大优势。”寸滩报税港接待员钱越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寸滩保税港是国内唯一临近主城的保税港区,采用线下体验、线上购买销售模式。消费者在展厅选中商品,通过互联网下单,商家送货上门。”
不必海淘漫长等货
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对外开放桥头堡,两江新区成为众多跨境电商发展沃土。走进金渝轻轨站旁洋展购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境外商品琳琅满目,食品、母婴用品、化妆品、服饰、日用品应有尽有。
“过去,这样一件衣服从境外运往重庆需要两个多月,如今只需半个月,节约大量时间和成本。”洋展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跃武说,在政策和需求双重刺激下,上百家跨境电商选择从这里出发,通过鼠标与世界联通。目前,这里入驻10个国家地区馆和59家商户,原装进口商品近6万余种。
“洋展购入驻重庆,从招商到开业时间很短,开创重庆跨境电商项目落地最快速度。”薛跃武说,从考察到签约仅用8天,两个月后试营业。洋展购线下卖场拥有大量完税商品,消费者可以直接买走。
重庆晚报记者 吴娟 见习记者 张刘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