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晚报头条 >> 内容

全国34家晚报媒体文化记者齐聚合肥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4日11小时35分49秒 | 来源:重庆晚报

全国34家晚报媒体文化记者齐聚合肥

聚焦包公文化 彰扬清廉正气

北宋名臣包拯被尊称为包青天,其为官时以民为本、清正廉洁、铁面无私、刚直不阿流芳百世,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包公精神。2016年7月7日至9日,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文化新闻分会、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中共肥东县委宣传部、合肥晚报、肥东县文联承办的“中国晚报文化记者聚焦包拯及清廉文化·庐剧中的包公形象”系列宣传活动在肥东县举办,来自新民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羊城晚报、合肥晚报、钱江晚报等全国34家媒体的文化记者齐聚“包公故里”。

7日晚,合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钟俊杰,合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甄奎,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陈强,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合肥晚报总编辑陈军等当地领导在市委办公楼与参加此次活动的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任欢迎、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王炳云、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文化新闻分会会长张晓然、常务副会长王晓阳等举行座谈。

8日上午,在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举行活动开幕仪式和研讨会,合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甄奎,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任欢迎相继致辞。

合肥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馆长、合肥市清风阁《包公廉政展》专家组成员吴胜,从“清心直道,孝闻乡里”“勤政爱民,执法如山”“直言敢谏,铁骨诤诤”“安民固本,为国理财”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及包拯精神。

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矛盾文学奖评委许辉介绍了戏曲和小说中的包公形象。他说:“在文艺作品中,包公是不畏权贵、依法办案、公平正义的象征。在我国当下反腐倡廉、坚持公平正义、建设法制社会、维护社会安定、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现实环境中,包公不畏权贵、公平正直、为官清廉、关注底层、智慧机智、孝亲敬业等优良品质,依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合肥市文联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完颜海瑞介绍了庐剧和庐剧中的包公戏。包拯的形象活跃在众多文化作品中,戏曲是主要载体。庐剧则是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包拯故里的代表戏曲,庐剧有着许多刻画“包公”形象的著名剧目。

活动其间,全国34家晚报文化记者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包公园、罍街、天仙配茶戏楼、包家祠堂、岘山新农村等文化景观,观看了庐剧中的“包公戏”,同时进行了考察与采访活动。合肥存在着包拯出生地小包村、包拯少年读书地包公祠、包拯归葬地包公墓等国内独有的遗迹,有着与包拯有关的丰富文物,它们确凿地揭示了包公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以及叶落归根的历史。包公孝、忠、廉精神感染了所有参加活动的晚报记者编辑,均表示包公无愧于中国历史上清官的代表。

CNENEWS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