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名大爷大妈当“人民评理员”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5日13小时52分39秒 | 来源:成都晚报
用“情感疗法”摆平邻里间烦心事 还不服?去找他们办的“品牌工作室”
大丰街道“评理说事”模式
第一阶段
院落设置“人民评理员”,用“情感疗法”化“疙瘩”——
把105名老共产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人民评理员”队伍,覆盖15个社区院落——做到“小事不出院落”。
第二阶段
“品牌工作室”出马了纠纷——实现“大事不出社区”。
在新都区大丰街道,有一群大爷大妈,他们不只是热衷广场舞,还有另一种身份——“人民评理员”,用“摆事实、讲道理”,免费为社区居民解决邻里纠纷,处理各种各样的小事、难事、烦心事。他们中个别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还以个人名义成立了“调解工作室”。105名大爷大妈当志愿者,专门为大家当“和事佬”,这是大丰街道在社区探索出来的创新管理办法——“评理说事”模式。
街坊点赞:
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摆得平”
有事找“范哥”,矛盾少得多
今年59岁的范宗祥,人称“范哥”,是南丰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他在社区工作10年,一直从事综治调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居民纠纷调解经验。去年4月,“范哥调解室”成立。在早八晚六的正常工作之余,范宗祥的工作室开门迎客,免费为大家做调解服务。
8月9日,“范哥调解室” 迎来了两位客人:居民雍女士和一家串串香老板刘先生。 在“范哥”的调解下,雍女士和刘老板达成协议:串串店赔偿雍女士1600元误工费,以后再无瓜葛。
原来,3天前,雍女士在刘先生的店里吃串串,在冰柜拿菜时,被旁边的风扇打伤了中指和无名指,并造成了2.5厘米的伤口。受伤后,刘先生陪同雍女士去医院治疗,交了医药费。但经医生诊治,雍女士的手指要15天才能痊愈,双方就“误工费”发生了分歧。雍女士最低要求3000元,刘先生最多给400元,双方僵持了3天无果。
范宗祥先和雍女士谈:“钱财是身外之物,大家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按照法律程序解决,时间久、周期长,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接着,他告诉刘先生,“这件事本来就是店里的基础设施摆放不当造成的,店里应该负主要责任。”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和解,1600元两清。为啥是1600元,范宗祥有他的说辞:“因为‘1’谐音‘要’,‘6’寓意‘顺’,大家都要顺嘛。”
多了“调解”工作,范宗祥无法像以前一样准时和家人吃饭,也无法分身照顾家里,好在家人很支持他这份新工作。最晚的一次,范宗祥为了调解一起社区居民用电问题,忙到了凌晨两点过。现在,在南丰社区,大家都晓得“有事找‘范哥’,矛盾少得多”。一年多来,南丰社区以“范哥调解室”牵头,小到夫妻吵架,大到纠纷赔偿,调解各种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8%。
105名“评理员”:
解开居民心中“疙瘩”
既要讲法又要会讲情
在大丰街道,“范哥调解室”可不是独一无二的。高家社区有“李大妈评理工作室”,甫家社区有“何律师说法”……每一个“调解工作室”,都是居民评理说事的地方。
大丰街道位于成都“北大门”,有15个社区,总人口30余万人,其中有25.2万人是外来流动人口,邻里间常常发生纠纷。为此,大丰街道从2012年开始创立了“评理说事”调解模式:把105名老共产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德高望重的老人集中起来,组成了“人民评理员”队伍,覆盖15个社区院落,做到“小事不出院落”。
今年72岁的余素清,是原社区主任,退休后加入了“人民评理员”队伍。余婆婆说:“老百姓之间的矛盾,都是‘张家长李家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不需要对簿公堂。但这些小事确实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诉求,帮他们解决。这就需要评理员既会讲法又会讲情,以法律为基准,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感情疗法’,化解心中积下的‘疙瘩’。”
如果第一阶段的“人民评理员”队伍无法化解矛盾,居民纠纷就转入第二阶段,由街道打造的“调解品牌”,“李大妈评理工作室”“何律师说法”“范哥调解室”调解。“人民评理员”与“调解工作室”的两阶段配合,形成了一支稳定可靠的调解队伍。
4年来,大丰街道的居民“扯皮”情况逐年减少,实现了“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的调解氛围,调解成功率90%以上,志愿者们将居民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成都晚报记者 罗昊 图由大丰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