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初步完成范围划定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7日10小时02分21秒 | 来源:成都晚报
九大行动“绿化全川” 2020年森林覆盖率40% 方案已上报
省政府新闻办昨日举行以“绿化全川行动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主题的解读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发布会。未来五年,我省将通过重点工程造林、长江廊道造林、森林质量提升、草原生态修复、荒漠生态治理、森林城市建设、绿色家园建设、多彩通道建设、生态成果保护等九大行动,大规模绿化全川,力争到2020年,全省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70%,新增森林面积3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发布会上,省林业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等相关负责人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四个“量”上给力
新增造林较过去五年翻4倍
1989年,省委省政府首次作出绿化全川重大决定,随后相继启动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6.02%,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65%。刚刚闭幕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再次作出大规模绿化全川的重大决定。
与前一轮绿化全川行动相比,这次行动将主要在四个“量”上给力。
做足增量
未来五年,全省国土绿化覆盖率要达到70%,新增森林面积3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是过去五年新增造林的4倍。
管好存量
依法加强现有森林、草地等绿化资源的管理,落实绿化管护责任,守护好现有绿化资源。
提升质量
尊重自然规律,吸纳科研成果,推广使用良种良法,提高现有森林质量。
释放能量
将绿化行动与改善群众身边环境、促进百姓脱贫增收结合起来,增强社会公众的获得感。
九大行动“护航”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m2
为了2020年的青山绿水,未来5年我省将开展九大行动。
行动1
实施重点工程造林行动
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植被恢复等重点工程造林,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未利用土地,完成人工造林1400万亩、封山育林1600万亩,实现有山皆绿。
行动2
实施长江廊道造林行动
重点打造长江干流及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流域的基干防护林带和林水相依风光带。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长江流域生态廊道2万公里,保护修复湿地生态2500万亩。
行动3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
针对川中人工柏木林、盆周山区人工杉木和马尾松林、攀西地区飞播云南松林及川南竹林的分布情况和特点,科学编制实施森林经营方案,稳步推进森林抚育,实施森林提质2000万亩。
行动4
实施草原生态修复行动
严格落实草原承包、禁牧休牧轮牧、草畜平衡和基本草原保护等制度,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实施退化草地改良,推进退牧还草,实施草原生态保护恢复3000万亩,全省基本草原不少于2.13亿亩。
行动5
实施荒漠生态治理行动
以若尔盖、石渠等22个县(市)为重点,推进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以泸州、宜宾、凉山等10个市(州)所辖46个县(市、区)为重点,推进石漠化生态治理。开展金沙江、岷江—大渡河等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试点。以攀西地区和其他主要采矿采煤区、大型工程项目涉及区域等为重点,推进工程创面和矿区废弃地、尾矿坝生态治理。全省实施荒漠生态治理1000万亩,创面生态综合治理率达到80%以上。
行动6
实施森林城市建设行动
强化城市绿线管制,推动湿地公园、山体公园、绿廊绿道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周边闲置土地、荒山荒坡和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建设公园绿地,全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
行动7
实施绿色家园建设行动
结合建设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和乌蒙新村,着力打造彰显花果景观的绿色美丽新农村。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等绿化美化,认定一批绿色单位、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军营和园林式单位和森林小镇,实现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树。
行动8
实施多彩通道建设行动
坚持一路一景规划、乔灌草花结合、常绿落叶并重,着力打造以绿为主、多彩协调的森林生态景观带。全省新建和改造通道绿化3万公里,其中铁路绿化1800公里。
行动9
实施生态成果保护行动
严格落实森林、林地、湿地、沙区植被等生态红线,严格林木采伐和生态用地占用征收。健全和落实天然林管护体系,集中打造一批古树群落和森林古道。依法打击破坏生态建设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全省新建森林公园60个,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500个,林地保有量不少于3.54亿亩。
○解读
大熊猫国家公园
细分四个功能区
据全国大熊猫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四川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387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明确,四川将加快建设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昨日在会上透露,“按照中央要求,今年4月,由四川牵头,陕西、甘肃两省配合,启动了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编制工作。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现三省已初步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划定、公园内人员资产清查等工作,编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正由川、陕、甘三省联合上报中央有关部门审批。”
针对公园设计,我省主要坚持四大理念:一是坚持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二是把大熊猫分布地现有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林场(林区)等各种保护地整合纳入国家公园,解决跨部门体制性问题。三是坚持功能分区、差别化保护原则,结合国内外国家公园划建经验和四川实际,初步将大熊猫国家公园细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游憩科普区、传统利用区。四是坚持统筹协调、兼顾各方的原则,在坚持保护大熊猫的同时,兼顾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规划、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对国土空间利用的要求。
尧斯丹透露,“目前,试点方案正按程序上报国家审批,具体指标还未出炉,待国家批复同意后,将第一时间对外公布。” 成都晚报记者 林姝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