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晚报头条 >> 内容

记者暗访7月份被记分的二十多个工地杀了个“回马枪”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9日10小时07分11秒 | 来源:新民晚报

安全存隐患 这些工地整而不改


武宁南路1号工地塔吊跨越工地范围,吊起的货物紧挨着居民区 本报记者 陈梦泽 实习生 张呈君 摄

近年来,本市在建工地每年保持在6000-8000个,工地安全一直受到市民广泛关注。这两天,记者根据线索,暗访了二十多个工地,排摸工地安全中的点点滴滴,发现隐患依然存在,有“阳奉阴违”的,有“一意孤行”的,有“听之任之”的。

建筑工地的安全有两个鲜明特点:一个是专业性强,“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另一个是人命关天,稍有懈怠,就容易滋生事故苗子。目前,市、区有关管理部门会对在建工地进行每月安全生产动态考核记分,反映工地安全生产状况。7月份全市有26个工地被记分,记者对相关工地进行了暗访,大多数工地都作了整改,但也有那么几个工地依然如故。另外,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存在隐患的工地。

镜头一:惠民路通北路口

分包项目经理无故不在场

通北路400号改建项目工地位于杨浦区惠民路通北路口,工地正门外的铭牌显示,该工程的建设单位是上海广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包单位是上海域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的类别是商办楼,建筑面积37604平方米。开工日期是2013年1月10日,竣工时间是2015年8月30日。

记者根据铭牌上提供的信息,联系了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蔡先生表示,自己当时不在工地,会派一名现场负责人来接待。大约十分钟后,这位负责人出现了,带记者在工地里走了一圈。

上个月,这个项目工地的两个分包单位——上海盈硕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被管理部门各记2分,原因是分包项目经理在检查时无故不在场,工程作业存在安全隐患。这两个分包单位主要负责项目的消防和幕墙工程。

“今天,这两位在不在工地?”记者马上问道。

“不在。他们一般一周也就到这里来三天,今天正好没来。你懂的,现在有的公司手里工程也比较多,忙不过来,他们总要跑来跑去。”现场负责人说,语气里带着点无奈。

项目经理是工程的“主心骨”,既要指导操作人员具体如何作业、提供专业支持,又要及时处理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在不在现场大不一样。

镜头二:武宁南路万航渡路口

塔吊头顶转 心里吓势势

“你们快点来看看,我们旁边的工地塔吊超过围墙,很不安全,吓煞人。”市民李先生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武宁南路1号的越商大厦(静安区114号地块)项目工地塔吊存在安全隐患。

昨天14时许,记者来到现场发现,越商大厦项目工地地处武宁南路和万航渡路交叉口,两条马路车流量都不小,远远就能看到塔吊在运作。工地门口的铭牌显示,该工程的建设单位是上海新航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总包单位是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类别是框架、剪力墙,建筑面积32215.9平方米。2013年开工,竣工时间是2016年。

走进工地大门,记者抬头一看,这个长方形的工地,东边对着武宁南路人行道,西边紧邻居民小区。对着武宁南路的东侧工地围墙上搭着防护棚,对着居民小区的西侧工地围墙上却没什么特别措施。

“如果塔吊朝西边转的时候,会不会超出工地范围,对小区居民有影响?”按照相关规定,工地塔吊的转弯半径,不能超出施工工地的范围。即便是在施工区域比较局促的地方,也要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不过,面对这样的问题,现场保安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是有人反映对吗?我告诉你,塔吊不会朝这个方向转的,没问题。”

记者随后在工地守候了10分钟,发现塔吊并非只朝一边转。一会儿,塔吊吊起一厚叠木板,朝居民小区的方向转过来。这叠木板在空中几乎是紧贴着隔壁居民小区“飞过”。塔吊的吊臂已经超过工地的范围,在某些特定的时段内完全可能位于隔壁小区居民的头顶上。

镜头三:沪太路江场西路口

工地停工 安全保障也“停工”

宝山区沪太路江场西路口东北侧的一个大型工地静悄悄。大楼尚未封顶,为何没有工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呢?

这个工地是沪太路东侧商业广场工程项目。昨天下午16时,记者来到现场时,在工地门口没有找到铭牌,门房间空无一人。当记者走到项目部活动房楼下时,才有相关工作人员走上前来。在他的指引下,在一扇锁闭的工地门内侧,记者找到了被太阳光晒得有点褪色的工程铭牌。

铭牌信息显示,这个工程的建设单位是上海鼎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包单位是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类别是商业建筑,建筑面积不小,达到190162平方米。

不过铭牌上显示的竣工日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工程的开工日期是2013年5月28日,原定竣工时间是2015年1月28日。已经过去了7个月,工程处在实际停工状态。

记者联系到现场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由于种种原因,该工程从去年10月份起实际上就停工了。工地里除了30多位项目管理工作人员之外,工人是“有事才来”。

上个月,这个工地的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被管理部门各记了2分,原因是工地内的围网有不连接的地方,脚手架剪刀撑没有到头,存在安全隐患。根据该负责人的说法,事后工地找工人来做了整改。

记者随着他走进工地深处,前两天刚下的暴雨,在工地里留下了一个个大水坑。建筑材料散乱地躺在地上,围网也有多处破损的地方,随风飘动。根据有关规定,围网要定期冲水清洁,不能有积灰;围网掉角、破损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有损于工程的外观形象和城市的文明形象。而且,绿色的围网不仅是减少扬尘的有效工具;更是避免高空坠物的一道安全防线,施工单位需高度关注和重视。

工地实际停工确有原因,是否也算工地安全保障“停工”的理由呢?

本报记者 陈杰

CNENEWS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