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民生新闻的坚守与创新——以四川省《南充晚报》为例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7日16小时20分09秒; | 来源:中国晚报网
【摘要】当前媒体格局发生巨大改变,但民生新闻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南充晚报》从“千头万绪”“千家万户”中寻找答案,坚守本地民生新闻阵地,坚持办“老百姓自己的报纸”,通过做大本地民生新闻、舆论监督、开展活动扩大报纸的影响力。下一步将通过与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互动、媒体融合,创新做好民生新闻,增强服务能力,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办成“老百姓需要的媒体”。
【关键词】民生新闻 创新
何为“民生”?民指人民,民生指人民的日常生活事项,如衣食住行等。狭义上的民生,主要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广义上,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报纸作为媒体,社会性、现实性、接近性是其基本要件,因此,关注民生始终是报纸无法回避的课题。如果报纸的内容与老百姓无关,占绝大多数的民众读者怎么会“买账”?但是,民生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类别,在社会发展、媒体发展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
一、当前民生新闻发展态势分析
考察我国媒体发展与民生新闻状况,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随着各级党政“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理念的逐步形成,许多过去长期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诉求问题数量逐渐减少、层次不断提高,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迫切度降低。
二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海量的信息冲击使得读者对身边人和事的关注度、对民生问题的兴趣度大大降低,一些在过去很可能是热点的民生新闻,现在往往被更大更多的“热点”“爆款”所淹没、冲淡,很难引起读者、网民的关注和兴趣。
三是曾经一个时期,晚报、都市报等市场报以民生“起家”,不断报道各类社会、民生中的“热点”“看点”“关注点”,吸引读者目光,一时风光无限。仅仅在四川,就有《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均以大量的热点、看点受到读者青睐,其中不少为民生新闻。现在,随着晚报、都市报的大量收缩、逐渐淡出,民生新闻的规模、影响力也大大降低。
四是近年来各级党报虽然也坚持报道民生新闻,但是整体来看,正面报道居多,更多的是从工作成绩层面报道民生新闻,较少从老百姓角度直接报道其急、难、愁、盼,更是忌讳民生问题引起舆情,这也让民生新闻的热度大大降低。
五是近10年来,在一些发达地区,社区报异军突起,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社区媒体发展势头良好。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北京社会报》改成《北京社区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新闻晨报社区报》直接更名《社区晨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华西社区报》与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联合创办《华西社区报·华阳之窗》,深圳《宝安日报》兼具机关报与社区报双重属性,等等。这些社区媒体聚焦基层、关注民生,在服务社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状况是过去很少见的,说明民生新闻并非没有市场,只是市场在不断变化、分化。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二、坚守“本地民生新闻”,办“老百姓自己的报纸”
《南充晚报》是南充日报社旗下的子报,创办于2001年。创办之初,即定位为都市报、市民报,一方面强调新闻性,坚持新闻立报,以“重磅”新闻抢占阅读市场;另一方面,坚持接近性,贴近市民生活,关注民生。凭着这两“招”,《南充晚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大做强,发展成为四川省二级城市中获好新闻奖最多的晚报,成为城区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市民自费订阅最多的报纸,单日最高发行量达到11万份,2010年3月22日获得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国地方都市报类报纸最具影响力十强”荣誉。
《南充晚报》创办20多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同时,传统媒体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尤其是晚报、都市类报纸,经历了从遍地开花、蓬勃生长到走向萎缩、日渐凋零的过程。到2022年,仅四川省内,包括《成都晚报》《天府早报》等在内的多家都市报、晚报纷纷停刊,目前全省幸存的仅有4家晚报,其中就包括《南充晚报》。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致使人们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获取信息,越来越喜欢通过浏览屏幕来填补碎片化的时间。当此之时,传统主流媒体却面临日渐式微的困境。”传统纸媒尤其是晚报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终端(手机)的日益普及、功能日益强大,其对新闻的快捷反应是报纸远远无法匹敌的。坚持“做新闻”、固守“新闻至上”,对于晚报来说,越来越显得迟滞、乏力。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两条腿走路”的《南充晚报》,经过认真分析形势、研判市场,及时调整办报思路,把重点放在“民生新闻”上,坚守本地民生阵地,坚持办“老百姓自己的报纸”,受到读者的欢迎、支持和认可,赢得了在夹缝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怎样做好本地民生新闻?怎样才算是老百姓自己的报纸?我们认为,就是要从“千头万绪”“千家万户”中去寻找答案。再小的事,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天大的事。真正去关心、关注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老百姓才会把你当成“自己人”,才会买你的“账”。具体操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触角向“最基层”延伸
民生,其实分很多个层级,有的是“大民生”,有的是“小民生”。从新闻角度看,“大民生”覆盖范围更广,新闻价值更大;但从老百姓角度看,他们更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小民生”。我们要办老百姓自己的报纸,自然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小民生”上,我们的触角要向“最基层”延伸,小到街道、社区、小区甚至最小的社会单元——家庭,真正做到从“千头万绪”“千家万户”去做新闻。我们开设的民生新闻专栏“我为群众办实事”“小区社区面面观”“民生发布”“关注农民工”“果城扶贫故事汇”“年又来”等,全方位关注、采访、编发和民生有关的新闻。其中,“我为群众办实事”主要报道基层党员干部如何解决群众的难事、烦心事;“小区社区面面观”专注社区和居民小区,讲述居民的开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并督促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化解基层矛盾,排民忧解民难;“民生发布”聚焦涉及民生的政策,及时为市民解读民生热点,为居民解答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关注农民工”聚焦农民工群体,关注他们的生活、工作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农民工、共创和谐就业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果城扶贫故事汇”则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帮贫扶弱、脱贫攻坚的奋斗与欢欣、艰难与收获,记录奋斗者的精彩人生,为后世留存一份珍贵的历史底本;“年又来”主要聚焦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与读者们一起扫价廉物美的年货、寻特色年俗、品温暖年味。
在众多民生新闻栏目中,尤以“小区社区面面观”最受读者欢迎。报社通过民生热线接到市民和读者来电后,先经过初步问询,然后派出专栏记者前往现场采访调查,3名专栏记者常年奔走在顺庆、高坪、嘉陵三个主城区的社区、小区和大街小巷,问民生、访民情,采访、报道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则是群众非常头疼、非常关注的“大事”。如《无障碍通道被锁 居民爬29级台阶回家》《300多住户逾100家都漏雨》《社区来帮忙 “刨根究底”解决污水问题》《这个小区停气已经9天了!》……这类新闻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报端,在市民读者中影响非常大。很多市民主动向报社提供线索,记者第一时间前往现场采访,编辑第一时间处理见报,形成良性循环,办成晚报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
2.立足“事要解决”,搞好舆论监督
守望公平正义,是媒体的天职。长期以来,报社牢记媒体的社会责任,坚持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立足“事要解决”,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通过新闻热线、网络平台等加强与群众互动、沟通,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作为报道的重点,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协调督促相关部门为群众排忧解难,促进解决了大量民生问题。“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我们帮群众办了事,群众自然记在心里,自然把《南充晚报》当成老百姓自己的报纸。
2020年11月19日,《南充晚报》以《拖欠51名民工工资移送公安立案侦办》,曝光了四川新西南构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拖欠数十万元劳动报酬的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在社会各方关注下,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次月中旬,该公司支付农民工20余万元报酬,并达成支付协议,筹措资金,尽快支付剩余款项。
南充市嘉陵区李渡场镇附近一家“黑”炼油厂用废旧轮胎炼油、炼钢,产生的大量毒烟、臭气、粉尘直接排放,该厂农民工上班必须戴防毒面具,而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附近居民更苦不堪言,多次向有关部门投诉,但该厂依旧非法生产,严重污染环境。群众向《南充晚报》求助,晚报记者冒着危险前往该厂实地暗访、取证,掌握了其非法生产、严重污染环境、损害周边群众利益的第一手证据。次日,《重污工厂民工戴防毒面具上班》一文见报,南充市质监局、嘉陵区环保局等多个部门执法人员当天对该厂进行了断电、断水、强制查封等处理,周边居民拍手叫好。
3.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弱势群体
开展活动,是扩大报纸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南充晚报》充分利用“市民报纸”这个平台,主动开展助民利民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帮助弱势群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是老百姓十分关心关注的大事。为了给考生提供准确、便捷、温馨、周到的考场指引和服务,连续17年,《南充晚报》联合南充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等部门以及公益组织,开展“南充晚报高考爱心专车公益行动”,通过南充晚报新闻热线、南充晚报微信公众号,接受考生预约爱心专车“一对一”接送服务。每年高考前后,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志愿者踊跃参加,活动组织井然有序,帮助考生顺利参加考试,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南充晚报》都派出专门的记者跟踪报道,使活动的影响力得到叠加。如:2023年5月26日《爱心涌动!送考招募中 南充全城召唤“老司机”》,6月6日《南充晚报“高考爱心专车”征集今日截止,但爱心仍不断涌现——法院青年干警集体报名:“爱心送考怎能少了我们!”》,等等。
近十年来,《南充晚报》携手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筹集并发放爱心助学金1000多万元,帮助2000多名困难家庭学生圆了大学梦。由此,“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成为南充一年一度的盛事,越来越多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加入到助学的行列,以自己的善举,点亮学子新的人生。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南充晚报》的社会影响力。记者把活动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呈现在报纸上,学子的奋斗、捐助者的善行,感染着更多的市民和读者。
读者对报纸、对媒体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如果不能对应市民的需求,只埋头做版面,那么无论怎样努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一方面,要坚持为民服务的初心;另一方面,要把握时代的变化,准确捕捉民生的难点、痛点、需求点,不断创新,办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报纸。
三、创新“民生新闻”,办“老百姓需要的报纸”
怎样才能办好“老百姓需要的报纸”?这就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融合转型,不断创新。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
1.全方位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合作互动
报纸是媒体,但绝不是所谓的独立存在,它是社会的一分子,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报纸要更好地服务老百姓,绝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借势”,必须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近年来,《南充晚报》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尝试,效果明显。《南充晚报》牵手南充市信访局,晚报热线先后与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市委书记信箱、南充网上信访平台“携手”,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联合督查督办机制,关注民生热点、焦点、难点,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在党政、媒体和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促成上千件民生问题解决,《南充晚报》专栏“热线三人行”获全国、省新闻奖好栏目奖,在全国新闻界也有良好的口碑。国家信访局《人民信访》多次刊发南充这一经验动态,四川省委、省政府信访办《社情与民意》刊发专题调研推介。
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南充晚报》联合市政协开设“提案高言值 落地见实效”栏目,一方面,政协通过媒体报道督办提案,以此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报纸以政协提案为线索,并以政协机关为强大的“后盾”,更具有权威性、关注度和影响力。这类报道都很有分量,如2022年11月29日《守护好青少年心理健康 政协委员来支招》,2022年12月28日《11件“双减”提案 减负不减质激发校园活力》,2022年12月14日《从“纸上”落实到“地上”——政协“好声音”拓宽残疾人就业路》,2023年4月10日《关注特殊困难妇女群体 政协委员聚焦民生出实招》,等等。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及其各部门以及人大、政协也在围绕人民开展工作,《南充晚报》是“市民报”,就是要为人民群众鼓与呼,这是与各方面合作互动的最根本基础。在这种合作互动中,报纸既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又不能超越媒体的角色,更不能代替“执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借鉴以往的经验,不断将这种合作互动加深、扩大,只要是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都要主动与有关方面合作,把官方职能与媒体功能有效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群众。
2.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过去,报社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后,要着眼社会治理,聚焦社区、关注民生、服务基层,在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独特的功能与作用。一方面,扎根小区、强化服务,深度链接社区居民,充分发挥媒体的力量和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媒体平台,聚合各类社会资源,在创新社会治理联动机制中发挥“粘合剂”作用,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3.加快媒体转型,借助新媒体提升传播时效
创办20多年来,《南充晚报》在群众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拥有一大批粉丝,这是报社在艰难的局面下继续前行的信心所在。但同时,报社也清醒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传统纸媒的短板正在被不断放大,其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加快媒体融合转型。要充分利用融媒体短平快的特点,寻找差异化、实效性、引领性,在突出主流媒体真实、可靠、专业、深度的基础上,增强快捷性、立体感、丰富性,不断巩固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提升对舆论的引导能力。要创新采编思维与技能,提升自身融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视角采集不同类新闻媒体的内容素材,充实与拓展新闻内容报道的深度与广度。要不断提升创新融合思维,结合不同融媒体平台传播特点,生产出更具有吸引力和权威性的新闻内容。同时,要数据驱动、科技赋能,助力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
《南充晚报》与网上信访平台的“联手”,是不同媒介融合的一种有益尝试,其效果是显著的,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展示了这种融合的更大可能性、广阔空间和现实路径。一方面,媒体融合并非放弃现有的媒介和手段,而是要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发挥各自所长,实现立体传播、快捷传播;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要不断更新技术,以更加鲜活、生动、丰富的内容吸引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实际上,这样的融合已经具备较好的条件,无论是社外的各类平台,还是社内的各种微信、微博、网站,都具有很好的传播能力,报社要做的就是整合各种渠道、资源,更广泛、深入地“联手”,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坚持“为民生服务”的基础上,让优质内容无处不在,并通过一系列“爆款”的活动、报道,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并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更新思维,这样就能找到自身的定位,实现自身的价值,赢得发展的空间。(参考文献略)
作者:
夏新 四川省南充晚报副总编辑
南方传媒研究 2023年第5期 总第104期